top of page
DSC_3932_Moment_edited.jpg

軍方標售代管土地!

明興社區於2012開始代管國軍閒置的眷舍空屋,雙方簽約達成協議,由社區協助管理,同時作為公共使用,八年來先後完成了白屋、園圃、友善長廊。
然而軍方卻於2020年,逕自將代管土地標售給建商。原本鄢里長曾經打算將編號21、23與25號三間軍方屋舍改建成明興社區的全齡的照顧與活動中心,隨著軍方未事先告知就先斬後奏地售出所有社區代管範圍,他的藍圖也就自然破滅。

早在第5次標售之前,同塊土地已有流標4次,即使有建商與里長鄢健民事先洽談,但得知建地上有侵佔戶的問題後,都選擇放棄參與投標,沒想到最終還是難以倖免,被安家建設公司所標下。

居民的心裡話

​「覺得惋惜,這些成果讓明興社區內的年長者,願意走出來活動,白屋也讓社區內的單親或是需要幫助的兒童,能夠在課餘時間,心無旁鶩地溫習作業,但軍方卻說賣就賣了...」

UHWH8038_Moment_edited.png

 

 

-明興社區園圃志工​ 吳欽賢

 

軍方標售代管土地
頂端

 

​聽聽其他人怎麼說

 

 

 

「雖然主導權在開發商手上,他們仍應該尊重社區的意見,更友善地與社區溝通,直接買斷進行更新的作法值得多做考慮。」

-都更處經營科科長​ 邱于真

 

 

 

「OPG在做的,就是讓前面社造所產生的社區動能,能夠幫助都市更新的時候,免於被迫遷與驅趕。

 

-OPG計畫東區主持人 孫啟榕

 

 

 

「我們的想法是『怎麼可能』,當下其實很錯愕,也覺得很傻眼,難道我們將近10年的辛苦就要化成泡影了嗎?

 

-明興社區總幹事 潘俊興

 

「我們也不是刁民,政府有自己的準則與方向,但相對地我們也節省了他們人力成本的投入,社區與軍方理應是夥伴關係,未得到通知​感覺不受尊重。」

 

-明興里里長 鄢健民

土地使用權限聲明

 

都更處身為OPG主辦機關,市民提案選定的基地,與對應的土地權管機關,卻可能隸屬不同單位,其中包含國有財產署、國防部與台北市政府等,各單位的簽約週期與契約內容皆不盡相同。

 

 

「關於土地使用權限的部分,在取得認養契約的過程中,提案團隊已與對應權管機關達成一定程度的溝通,會了解到管理章程,另外都更處也會在培訓輔導時,提醒逐案參照相關規則。」

她也認為土地開發前短期的階段性利用並非永久,但往往只有里長或是代表清楚,真正使用的里民並未關注。

 

DSC_4017_Moment(3)_edited.png

都更處經營科助理工程師 江敏瑜

下載_edited.png

​軍方表示

「在土地的代管上,行政契約有指出,被授權土地使用者應在當地清楚標示土地所屬單位,並詳細告知代管期限與原由。明興居民覺得土地莫名其妙被收回,是因為社區里長或里民代表無積極宣導所致。」

​1.

2.

雙方簽約週期六個月意在保持土地收回運用的彈性

社區未清楚標示與告知里民土地所屬單位

軍方土地使用權限聲明

 

    軍方未告知

  土地使用期限?

 

結束代管-社區改變
白屋.png
走廊.png
園圃.png

​明興社區成果化作泡影

多年參與​OPG為了什麼

前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,曾在2017年出版的Open Green 打開綠生活─臺北生活空間改造書中提到一段話。(頁4)

市容

​-前台北市都發局局長 林洲民

「許多原本被遺忘的角落,搖身一變,成為了民眾喜愛親近的活動空間,這些的『好』,我相信在進行都市再生或更新時,都能延續下去。」

雖然林洲民所說的OPG理想最終無法實現,但明興社區卻已聚集了一群愛護土地、有認同感的「好」居民。

49892644921_af365b844e_o.jpg

圖片來源:鄢健民

DSC_3991.jpg

為了讓社區動能延續,里長提到:「白屋、生態館內原有的兒少輔導與老年課程,未來可能移至木柵基督教聚會地下室,或中國基督教信義會聖道堂2樓,藉由教會提供場地的方式,讓原本課程繼續延續。

 

 

此外,面臨拆除的秀明園圃,鄢里長替里內社區—敦南莊子,撰寫計畫書、申請經費,將其規模逾200坪的閒置斜坡,打造成老人無需彎腰,即可種植的明興里第2園圃,傳授園圃經驗,將動能延續下去。

 

 

DSC_3998.jpg

Future

明興里於108年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代管的松榕公園,也將改造成明興里第3園圃,預計於111年完工。

 

 

圖片來源:黃義欽

255449931_4856543837698847_1713349605497590672_n.jpg
255512149_4856543327698898_3874438347154507373_n.jpg

​關於社區營造的永續經營
你的想法是?

一個地方的空間改造一定要是永久的嗎?

社區是否能夠把握時間使用,

甚至將動能繼續延續,並推廣下去?

當一個閒置空間只能短期使用,難道就只能讓它擺在那繼續荒廢嗎?

​請留下您的看法...

小世界LOGO正確位置免調版.png

Newsweek

​聯絡我們

文字:葉禮聿、蕭郁霖

攝影:蕭郁霖

網站設計:章哲漢、蕭郁霖、葉禮聿

插圖設計:葉禮聿

指導老師:陳彥龍

電話:(02)2236-8225 分機84113

地址: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

傳真:(02)2236-9094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