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錨點 1
關於OPG
2014年開始,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「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」計畫正式上路,透過里民主動提案,活化社區內的閒置空地,打造成公共活動空間。同時期望創造以人為主體、打破過往以政府為主,同時又能改善市容的社會模式。
OPEN
「Open」期望打開市民的視野,同時縮短彼此間的距離。以往的土地開發由政府為主,市民難以觸及, Open也代表了民主化的過程,讓土地開發避免黑箱,市民能夠「公開且透明」地主導城市治理。
GREEN
「Green」則是計畫進行的不斷延伸,由種植草皮的方式改善雜亂無章的廢棄建築,達成「景觀綠」,再進入環境綠化後,追求減塑、排碳的「生活綠」,進而影響政策達到「倡議綠」等。
「Green」期望能夠從社區改造開始,透過計畫規模進行的不斷延伸,在未來能影響政策制定,甚至成為一種社會模式。
綠生活的願景
景觀綠
由種植草皮的方式改善雜亂無章的廢棄建築。
生活綠
環境綠化,追求環境減塑與排碳,達成生態的平衡。
倡議綠
透過政策的規範,民眾的參與,改善全體居民的生活環境。
產業綠
利用改造後的活動空間,發展社區產業,替社區帶來效益。
社會綠
把不需要的物品提供給需要的人,物資流通達到弱勢關懷與永續。
綠生活大紀元
反杜邦運動,促使人民瞭解土地主權維護的重要性,鹿港居民反抗外資在台設立工廠,造成台灣污染,因而進行400天以上的抗爭,最重要的並非是外資撤離,而是居民「自己願意」為家鄉付出,採取由下而上的反抗運動。
社區總體營造為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所推動,與陳其南商討,寫出第一版台灣「政策營造白皮書」,企圖凝聚地方認同、培植在地發展一系列政策。
澎湖常年人口大量外流,無人居住的老屋缺乏整頓,成為環境髒亂死角,澎湖縣政府因此於2002年執行青青草園計畫,接手管理市民之閒置房屋,以種植花草的方式,改變廢棄老屋的樣貌。
台南市政府也為解決治安、角落垃圾堆積等問題,自2011年,開始推動築角計畫,讓社區與建築系學生一同合作,改善城市角落的市容,同時作為學生的畢業製作。
參與綠生活
教育與評估
第一年替參與組織或團體進行教育,幫助其發想理念,同時設計草案。
計畫實踐
第二年輔助參與者實作,評估計畫可行性。
維護管理
第三年實施為期一年的維護管理,結束後三年合約即完成。
不論公私有土地,提案進行改造最基本的要求,即是需要有土地合法使用的權利。藉由里辦公室、社區發展協會等代表,向公有地權管機關認養,或是私有地主與都更處,簽署公開使用的同意書,共同保障計畫三年間的公共使用權、維護改造的成果。
回到頂端
點我回首頁
bottom of page